新 闻 资 讯
泓济关注丨碳达峰碳中和重磅文件出台,环保企业的机遇有哪些
发布时间:2021-10-27 阅读量:2285

碳达峰 碳中和

生态优先 绿色低碳

生态优先,绿色低碳。10月24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正式发布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,明确了以2025年、2030年、2060年三个时间节点为约定的总体目标,从推进绿色转型、调整产业结构、构建能源体系等六个维度,对如何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做出详细规定。

 

▽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

 

在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背景下,环保企业将会拥有哪些发展机遇?本文紧密结合《意见》内容,归纳了具有发展潜力的十个行业方向,与读者们分享。

1 两高行业环境污染治理

“制定能源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石化化工、建材、交通、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。新建、扩建钢铁、水泥、平板玻璃、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,出台煤电、石化、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。”

9月20日,中纪委发表《能耗高污染重项目为何屡禁不止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绩冲动怎样克服 坚决遏制“两高”项目盲目发展》强调,坚决遏制“两高”项目盲目发展,是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。“两高”项目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,不应被“能耗高、污染重”掣肘,产能更应与能耗相结合、与环境污染治理相结合,降低“两高”项目的能耗GDP,提升其绿色GDP。

 

2 环保可再生能源开发

“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,大力发展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、海洋能、地热能等,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。”

根据RENEWABLES 2020 GLOBAL STATUS REPORT中的图表显示,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耗中仍占据79.9%.比例。随着我国近年来对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,我国风能、太阳能的投资和装机容量已位于全球前列。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供应的稳定性,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,对清洁高效安全能源体系的构建仍是一项不小的挑战。

 

 

3 生物质能利用

“合理利用生物质能。因地制宜推进热泵、燃气、生物质能、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。”

8月11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《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》,为保障不同类型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公平纳入竞争配置补贴范围,《方案》将特意安排竞争配置的5亿元补贴资金继续切分,安排农林生物质发电和沼气发电项目补贴资金3亿元,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亿元,实现分类竞争配置。

4 环保资源回收利用

提高燃油车船能效标准,健全交通运输装备能效标识制度,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车船。

2020年新修订的《固废法》规定,禁止将废弃机动车船等交由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或者个人回收、拆解。根据商务部发布的《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(2020)》数据显示,2019年我国报废机动车数量为229.5万辆,以每辆报废机动车平均重量为2.4吨计算,2019年我国报废机动车重量约为550万吨。尽管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及报废量规模较大,但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汽车数量较少,因此通过资源回收利用,废旧车船将会产生新价值。

5 环境生态修复

“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。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,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。强化湿地保护。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,提升红树林、海草床、盐沼等固碳能力。”

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、植被恢复等措施,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,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。生态碳汇在传统碳汇的基础上,增加了草原、湿地、海洋等多个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作用。陆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,被称为“绿碳”。森林、河湖湿地、草原、农田等都属于“绿碳”范畴。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,并将其固定、储存在海洋的过程被称为“蓝碳”。红树林、海草床和滨海盐沼组成了“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”。

 

6 环保新材料研发

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。”

气凝胶(Aerogel)是一种纳米多孔网状结构的固体材料,质量极轻,绝热性能好,是传统隔热材料的革命性替代产品。目前国内气凝胶产品主要以气凝胶保温毡为主,应用在工业管道保温或LNG保冷方面。随着气凝胶工艺技术的革新,更多气凝胶产品将应用于航空航天、石化化工、电力冶金、船舶车辆、建筑节能等领域。

7 环保新技术攻关应用

加强氢能生产、储存、应用关键技术研发、示范和规模化应用。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、示范和产业化应用。”

氢能来源广泛丰富,可储存、可运输、可柔性,有助于减少能源供给风险和能源安全保障。然而需要普及氢能开发与应用,仍需重点解决两方面的问题,一是提高氢燃料消费量,二是大幅降低氢气市场价格。

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落地应用。8月28日,中海油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启动,将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海底储层中永久封存二氧化碳超146万吨,为我国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探出了一条新路。

 

8 环保产品认证

“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、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,完善能源核算、检测认证、评估、审计等配套标准。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。”

能效标识自2005年3月1日实施以来,已被大众熟知。近年,“碳标签”、“碳足迹”日渐兴起,成为定义节能减排产品的又一准则。“碳标签”将产品从原料、制造、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中所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,经过相关机构的科学认证,用标签的形式把数据标示出来,便于消费者了解该产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。

9 环境监测

“健全电力、钢铁、建筑等行业领域能耗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,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。加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,提升信息化实测水平。

《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(2020-2035年)》中提到,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监测服务,鼓励社会监测机构参与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、手工监测采样测试、质量控制抽测抽查等工作,形成多元化监测服务供给格局。这导致企业在接受政府监管的同时,需要自身配齐能耗监测系统、环境监测系统,第三方监测市场需求激增。从环境监测方面来看,企查查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现存“环境监测”相关企业共25.5万家。2020年注册量出现高峰,全年共注册7.2万家企业,同比增长100.3%;2021年上半年共注册5.0万家,同比增长72.4%。

10 碳排放交易服务

“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。

2021年7月16日,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交易,全国碳市场只有碳排放权配额一个交易产品。9月份发布的《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》,提出建立用水权、排污权、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,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,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将具有生态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、可再生能源、甲烷利用等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以丰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品种。

碳达峰、碳中和是国家层面布局的一盘绿色大棋,环保企业应积极整合资源、提高效率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贡献更多绿色智慧。

Baidu
map